保定市总工会 > 产业工会
产业工会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保定市总工会 > 产业工会 > 正文

“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 踔厉奋发站好新征程讲台”征文活动优秀作品展播(六)

更新时间:2023-08-28 16:35:00点击次数:38115次




   本文以乡村一线教师的视角记录了新时代农村教育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的转变;面临当今社会巨变带来的各种挑战,对如何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进行了深入思考,表达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砥砺奋进跟党走的决心。



青春飞扬守初心,立德树人铸师魂

涞源县东团堡中学  王  晶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曾在《青春》中写到:“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青年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扎根基层教育,用飞扬的青春来践行教育学书本上的“远方的一切人和事都和我有关”,是我们无悔的芳华。
   青年扎根乡村,奋斗自成芳华。2018年成功考上河北省特岗教师之后,我来到了这所位于深山中的乡下中学——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中学。刚拿到岗位分配通知时,大家对我们投来了怜悯同情的目光,后来知道这所学校离县城很远,路很难走。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几经周折到达学校时,艰苦程度还是令我吃惊不已:去学校必须经过一条盘山公路,穿过一个黑乎乎的山洞,洞顶偶尔还会有落石;到了冬天经常会大雪封山,老师们常常被困在校区不能放假回家;整个校区没有互联网,老师们备课、整理档案时经常需要花费比别的学校多四五倍的时间;教师紧缺,一个老师需要跨学科教学,担任三四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学生们大部分是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儿童或者单亲家庭,比较孤僻或者不服管教……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我坚信自己能够成为照亮孩子们未来的一束光。不知不觉地,我在校任教已经五年的时光,一年又一年地送走了三届毕业生。当初的那所自己认为破烂不堪的学校在时光的洗礼下一点点变化着:教学区域已经互联网全覆盖;高频家访的家校互动下学校为每位学生建立了“一生一档”,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动态;通往学校的马路已经变得平坦……就在前几天,第一届学生陆陆续续给我传来了自己高考大捷的喜讯,他们将带着我们一起拥有的温暖记忆奔向祖国各个地方,他们将会在勤学苦练几年之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在任教的这几年间,每年都有新的青年教师加入我们,他们走进乡村这个广阔天地,扎根到此,为祖国的基层教育添砖加瓦。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广大青年教师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陪伴乡村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的天真朴实也填满了我们的青春年华。
   青年要奋斗,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在教育被寄予前所未有期待的当下,教师更为全社会所关注。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是怎样的?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青年教师就更需要在成为“经师”和“人师”的途中上下求索。所谓“经师”,是指精通专业知识,成为学术典范;“人师”指的是教师要涵养德行,润己泽人。仅做“经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只做“人师”,学生又学不到应学的专业技能。我们的教学,需要做到“经师”与“人师”的并重合一, 互融共促、彼此耦合,才能真正承担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
   为“经师”者,理应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做知识的传播者。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授业是为人师者的本职,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可或缺。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跟得上日新月异的形势,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为学生的梦想插上知识的翅膀。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重要的是要让知识入学生脑、入学生心。教好书、育良才,除了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还要靠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创新授课模式因材施教。讲好故事,用故事吸引人;讲透理论,用理论说服人;传递情感,用情感打动人;彰显情怀,用情怀感染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所传授知识的接受度。
   为“人师”者,则应有积极向上的浩然正气,做道德的守望者。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所谓“身正人之范”,就是能够端正自身,做出表率。教育是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精神引领精神、以生命温暖生命的事业,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生眼里,老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不仅显示着学识和思想的深浅,也体现出德行和境界的高低。然而,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新时代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用深厚的学识储备滋养学生,用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时时处处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表率。
   为“人师”者,还应有诲人不倦的一腔热血,做灵魂的塑造者。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对于广大正处于抽穗拔节阶段的学生而言,如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习得志存高远、为国效力的胸襟、格局,“人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潜能,塑造灵魂。教师要善于育人,因材施教,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是新时代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立德树人,以敏锐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投身育人实践,用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力量引领学生,才能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大先生”。
   三尺讲台献青春,一颗丹心铸民魂。百年巨变像连续剧一样一帧一帧在眼前剪辑合成,从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到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仿佛穿越了时空,脚下大地俨然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感激先辈负重前行,换取吾辈岁月静好。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更将矢志不渝强志气,练骨气、增底气,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时刻牢记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立足平凡岗位,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斗志做好每项工作,不畏艰辛,勇于开拓,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想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想说:“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想说:“定要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保定市教育工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