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长城汽车集团作为大型民营企业成为省、市劳动竞赛示范单位,在各级工会的指导下,紧紧围绕“高效、安全、速度、效益”四大目标,积极投入“六比双赢争百强”劳动竞赛,广泛地开展多项劳动竞赛,有效促进了职工素质的提升,有力助推了长城的腾飞发展,全面形成企业与职工和谐共赢、共谋发展的局面。
一、劳动竞赛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我们把劳动竞赛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的有力措施。公司专门成立了劳动竞赛委员会,每年职代会专门作出规定,公司各级领导参加竞赛的有关活动,每年还专项筹集500万元以上的资金作为奖励资金。由工会牵头,将责任分到管理层、车间、子公司、班组,制定完善的活动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奖励措施,组织竞赛过程做到“三结合”,即生产与创新相结合、集体和个人相结合、奖励与奉献相结合,确保了劳动竞赛的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竞赛优胜员工在获得百元到万元奖励的同时,在职称评定、个人评优、外出学习和职位晋升等方面均享受优先。每年公司对劳动竞赛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和团队进行奖励。制度化的劳动竞赛,成为了联系职工与企业的纽带,职工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增强了自信心、自豪感和荣誉感。几年来,企业历经市场经济的风风雨雨,员工与企业始终风雨同舟,携手前行,确保企业发展的平稳有序。
二、劳动竞赛增强企业创新活力
公司以职工工作岗位为坐标点,以节能、降耗、增效、增益为目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专项劳动竞赛,全方位保障了企业发展,其中尤以改善案例发表大赛成效显著。2008年,为激励和引导员工自主自发改善,围绕着“自动化”和“防错”,开始组织“改善案例发表大赛”,在集团、公司、部门/车间三个层级全面推行,营造了“提创意,做改善,拿奖金”的良好改善氛围。公司先后制定《改善案例发表评比大赛方案》、《改善案例发表评比大赛实施细则》、《改善激励制度》。到2011年,共收到各单位优秀案例952项,节约成本5491万元,每月节约工时12.7万小时,节省场地4266平方米,涌现出了众多典型的改善案例和优秀的改善人才。员工李继红、李钊等人组成自动化研发小组,半年时间,自主研发项目8项,其中白皮车下边梁自动电阻焊和CH011前门内板加强板自动电阻焊的设计已获国家专利;内燃机公司员工张太林三人组,设计出制作的发动机组装线防误系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节约采购资金75万元…公司为优秀提案员工发放奖金27万元,实现了企业效益和员工利益的双增长。
在广泛开展改善案例发表大赛的同时,公司全面动员,灵活组织,将所有员工、所有岗位都纳入到竞赛活动中来,每年参赛职工近三万人。以求实效、重实用为根本,不搞形式化,不要虚架子。竞赛项目的选择立足工作第一线,竞赛活动的组织保持高水准,赛一场就要有收获,就要提业绩,就要出人才。将合理化建议活动拓展为创意功夫竞赛,动员职工建言献策,仅2011年,职工就提出技改方案36.7万条,被采纳36.6万条;为培养本土高技能人才,坚持开展技术技能竞赛,针对财务等专门人才,每年举办财税知识大赛;为推行企业文化,坚持举办“企业文化评优”竞赛;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开展科技创新劳动竞赛,打造了一支优秀的科研队伍。劳动竞赛激发了广大职工的潜能,推动了企业的科学发展。在由中国汽车报社组织的“中国汽车50年自主创新成果大典”活动中,长城整车和发动机产品一举荣获6项创新大奖。仅哈弗H6一种车型2011年就荣获50个奖项。
三、劳动竞赛让企业和职工实现双赢
目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名列中国500强。长城SUV连续9年保持全国自主品牌销量第一,长城皮卡连续14年保持了国内市场占有率、销量第一。2011年全年整车销售达48.7万辆,上缴国家税收31亿元。2012年长城汽车产能达到85万辆,销量目标60万辆。到2015年将实现产能150万辆,年销售130万辆,销售收入超千亿,纳税过百亿。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广大职工努力工作分不开。仅2011年,劳动竞赛就创造价值9990.7万余元,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出巨大的贡献。
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职工更是享受到了创造劳动价值带来的实惠和尊严。2011年有457名员工晋升技术等级,3000多名参赛职工受到奖励,人均奖励2000多元,有5名职工奖金超过万元,企业全年奖金总额达到669.3万元。更重要的是劳动竞赛为各类人才搭建了实现事业梦想的平台,为企业打造了一支高素质、职业化、有激情的战斗团队。公司上下凝聚了“诚信、责任、发展、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全体职工与企业共同担负起了“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为员工创造幸福,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