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底色 做有温度的教师
蠡县蠡吾镇八里庄村小学 姚娜
关于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样要求,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遵循总书记的教育指导思想,响应党的二十大的思想号召,结合班级具体实际情况,逐渐构建了“立足思想,推动建设,融合活动,家校协同,重视实践,均衡发展”的育人理念,进而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推动班级建设发展融合凝聚。
泰戈尔说:“不是铁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的。”一块鹅卵石的形成并不是靠锤的“打击”,而是经过水无数次的抚摸和冲击才日臻完美。教师工作也就如同这细致的泉水,流到学生的心灵深处,用自己的真诚与智慧,对他们的心灵多关爱、多抚慰。即使遇到一颗颗坚硬的“顽石”,也要让爱筑起师德的丰碑,也要让“顽石”同样发出熠熠光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也是我多年老师工作经验的心得。是呀,没有对学生的热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忱,是没有办法做一名有幸福感的老师的。如何把每个学生教育好,一直是我思考、反思、践行的方向和目标。
一、用爱点燃
陶行知先生说:“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学生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给学生多一些爱,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宋依泽刚入学时,让各位老师印象深刻,因为他不仅拼音不会认读,字也不会写,课堂上永远跟不上节拍,所有作业基本上写不完。我第一时间和家长交流、沟通,可是打电话家长不接,无奈只好发消息,许久,才等来家长的回复:只要孩子快乐,作业不写不用催他,学习成绩差我们家长也不会怪老师。天啊,教书这么多年,第一次遇上这样的家长,我也算是遇上“对手”了。一般家长回老师信息大多数是谢谢老师关心,肯定配合之类的语句,像这样回老师信息的确实是第一次。原本想走家校配合方向路线,现在只能是走学生这边的单一方向了。从此以后,在课堂上不仅多关注,还努力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整个字写得不够好,就找写得好的那一笔画夸,引导他把字写得更规范、更工整;短小易背诵的儿歌课前先教会他,课堂上再请他全班展示,借此机会大表扬特表扬,还发进步之星的表扬信。当然,这些进步与成果也通过相片和文字方式发给家长,之后家长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不仅买回了小黑板,让孩子在家做小老师把当天所学的知识复习巩固,还积极主动和老师沟通孩子在校情况。孩子的转变也是让人惊喜的,虽然和优生比还有一段差距,但是自己和自己比已经是质的飞跃。所以,老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是点燃每一个孩子向上的灯塔。
二、借书传爱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在谈话。”“好读书的孩子不容易学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的好处说不完,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带着学生在书海中徜徉,学生一定会朝着更为优秀的自己前行。“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何为“善”?善即为有选择性和针对性。世上的书千千万万,没有目标没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书目,有时候会浪费时间且没有收获,尤其是对刚上小学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给孩子推荐的书籍基本以绘本为主。绘本书大多都是图文结合,绘本书的文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与整理,字字饱含创作家们丰富的情感与理性认识。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够,理解能力也不够强,所以我建议亲子阅读,让父母用自己的口,将这些文字一句一句地说给孩子听,就像一粒一粒地播下语言的种子。当一粒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扎根时,亲子之间就建立起无法切断的亲密关系。
贾博淳是个很喜欢阅读的孩子,课余时间总是安静地捧着一本书来看,但是她性格比较敏感,和同学相处时比较容易发脾气,一发脾气就手脚不知轻重打别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就从孩子的喜好入手,既然她喜欢阅读,我就特意找一些和情绪有关的绘本和她一起看,比如《让我安静五分钟》、《小情绪大情感》、《菲菲生气了》……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到原来生气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情去转移自己当下愤怒的情绪。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引导,孩子在和同学玩耍时,每当要发脾气时,我就给她一个深呼吸的动作提醒,让她慢慢地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尝到阅读的甜头,我就常给家长根据孩子不同特点推荐不同的书籍,用书籍和陪伴的力量影响和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瞧,书籍魅力无穷,通过老师引导和亲子阅读,相信,这份爱一定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伙伴。
三、以爱传爱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成为老师,行为端正的人才能成为师表榜样。这是我们的校训,从踏上讲台的那刻起,我就知道肩上担负的重担,并以此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低年级的孩子有很强的向师性,老师的言行必定是孩子模仿的榜样。
苏贺轩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接受能力快,言语表达能力强,但只要是犯错,永远都是别人的错,一不顺心就会骂骂咧咧,且不会反思自我。这样的性格,班上的学生都不喜欢和他交往,我得想办法打破这个僵局。通过和家长交流,我知道了孩子的这些表现是典型的被宠坏的孩子,既然是被宠坏的,那就从培养他的责任心开始,让他做小组长,收发作业,检查小组内的卫生……通过一些任务来培养他的责任心,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平时我也常在他面前“示弱”,还和他成了好朋友,借助各种机会引导他,“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的持久的关注和帮助下,苏贺轩不仅学习保持优良,性格也有了很大的转变,生气的次数慢慢变少,还会主动帮助和关爱有困难的学生。老师用爱唤醒学生,学生会传播爱,或许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吧!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我也一直身体力行着。“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自身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榜样。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一个班级不开展或很少开展活动,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的”。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用心的老师,以班级活动给班级注入生命的活力,在活动中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同时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的舞台,绽放生命的精彩!
每个孩子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乐园,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更要爱。我们要相信:每一朵花都会绽放光彩。用我们的真心去温暖每一个学生,去关爱每一颗稚嫩的心灵,那么你将收获整片天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育人更是如此。“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孩子。”是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作为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身心情况、爱好特长等,以爱为源,静待花开。
不愿做蜡烛,因燃烧而流泪;也不做春蚕,因吐丝而自缚。做一个不忘初心,心中充满阳光的人,追求快乐的教育,也享受教育的快乐。
三尺讲台,方寸间不仅止于传道授业解惑,还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中国的未来一代已经站在了全新的起点之上,这个起点可以说亘古未有。他们面临的是各种光怪陆离意识形态的包围,其中有正向的也有负面的,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就是要理解孩子们的所思、所想,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会贯通,以实践影响学生,以事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自觉选择正确的意识形态引领人生规划,努力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